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首家固废全产业链技术应用平台全国固废资源化

来源: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12-1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固废综合利用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新装备即将在12月27日济南凯宾斯基酒店举办的“2021全国固废资源化综合利用技术大会”上登台亮相。截止目前,包括神华集团、华能集团、大

固废综合利用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新装备即将在12月27日济南凯宾斯基酒店举办的“2021全国固废资源化综合利用技术大会”上登台亮相。截止目前,包括神华集团、华能集团、大唐集团、中国黄金、泰山石膏、德国艾芭维、芬兰爱烈集团、美国贝塞尔、英国蒲塔、奥地利RM在内的200多家国内外固废利用企业报名参会。

本次大会以“循环引领未来 再生助力双碳”为主题,针对固废行业技术难点、发展痛点,通过学术交流与技术研讨,促进关键共性技术开发、产学研深度合作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为广大企业找到固废利用真正的发展方向,使更多的固废新产品、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投入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助力我国“双碳”目标顺利实现。届时,来自政府主管部门领导、行业专家、企业代表们围绕固废资源综合利用与生态材料政策规范、发展现状、先进技术及前沿趋势等,共同探讨固废建材高质量发展。

据大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无废城市”、“循环经济”、“双碳目标”和产业环保政策的倒逼推动下,我国固废综合利用逐步从“夯地基”、“补短板”进入到“精细化管理”的纵深阶段。中国化学、中国中车、中国铁建、中国电建、中国建筑、中石化、中国中铁、中交建等一大批央企跑步入场。数据显示,截止“十三五”末,我国固废处理的投资额达到4.5万亿元。建材工业是大规模消纳工业固废与建筑垃圾的主要途径,利用大宗固废制成建材,能有效减少开采、运输、破碎研磨等环节,节约社会资源,也起到节能降碳的作用。例如再生骨料、再生砖作为直接应用于工程建设的建筑材料,完全可以替代现用的天然砂石及普通砖类墙体材料;建筑垃圾中的废金属还可重新回炉加工,制成各种规格的钢材;废竹木、木屑等可用于制造各种人造板材;碎砖、混凝土块等废料经破碎后,用于砌筑砂浆、抹灰砂浆、浇捣混凝土等;工业副产石膏可生产层次更高的抹灰石膏、自流平石膏、高强石膏等建材产品。如果将我国每年产生的35亿吨各类垃圾都能通过循环利用变为生态建材,便可创造高达万亿元的经济效应以及超过1000万人的就业岗位。从这个角度来看,固废材料被称为“金矿”并不为过,只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从市场方面来说,固废处理只有形成产业链,具有一定的市场规模并产生经济效益,才会有更多企业来投资和发展城市固废事业,挖掘其潜在价值,激活其蓬勃生命力,才会让城市垃圾告别不受待见的尴尬,既能破解垃圾围城的困局,又能归位于我们宝贵的财富。召开此次行业大会,将进一步推进我国固废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营造制造业企业积极纳废的氛围,不断提高我国固废资源综合利用与生态材料发展水平,为推动工业经济克服资源环境约束,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建材行业的智慧与力量。

大会同期举办由国家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中国电建山东电建一公司共同筹成的“固废物处理(产业化应用)技术研究中心”平台揭牌仪式,据了解,该平台依托国家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和中国电建集团山东一公司的科研力量和工程项目,探索打造国内第一家布局合理、高效联动的固废建材研发和产业化融合服务平台。在12月8日的签约仪式上,山东电建一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洪梅表示,国家级固废物处理(产业化应用)技术研究中心落户山东电建一公司,为推进我国固废建材工业化综合利用的进展,提升固废综合利用高质量发展搭建了新平台、创设了新机制,希望研究中心早出成果,多出成果。公司将充分发挥央企主力军作用,积极推进固废资源回收与循环再利用、清洁生产和低碳技术、土壤污染综合治理、水生态环境修复和治理、绿色建材生产检测和检验等新业务领域的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加快形成支柱产业,提高资源利用率,在致力实现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贡献电建力量。

国家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所长徐洛屹表示,作为我国固废建材行业引领者,经过多年发展沉淀,国家建材所在固废处理领域已然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培育出煤矸石、粉煤灰、矿山固废、建筑固废、石膏固废、市政固废等建材回收利用“样本”。希望新成立的固废研究中心充分发挥国家队的生态引领作用,为全国固废行业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成果,纵深推进固废综合利用迈上新台阶。

文章来源:《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网址: http://www.zgzyzhly.cn/zonghexinwen/2021/1215/1185.html

上一篇:同比增长42.2%!河北省工业资源综合利用行业快速
下一篇:没有了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投稿 |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编辑部|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版面费 |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论文发表 |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