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湖南“打包”发布4部法律 涉及"红色资源""水

来源: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8-2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原标题:湖南“包装”发布“红色资源”、“水利工程”、“绿色建设”、“监管”4条法律 8月20日上午,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召开新闻发布会,就相关法律法规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8月

原标题:湖南“包装”发布“红色资源”、“水利工程”、“绿色建设”、“监管”4条法律

8月20日上午,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召开新闻发布会,就相关法律法规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8月20日上午,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召开新闻发布会,就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25次会议表决通过的相关法律法规问题回答记者提问.红网、湖南人大联合开展图文直播。

7月30日,《湖南省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条例》、《湖南省水利工程管理条例》、《湖南省绿色建筑发展条例》,表决通过《湖南省货运车辆超载超载管理规定》。本次发布将对这些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的法规内容进行解读。

在建党一百周年之际,立法保护和利用红色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湖南作为伟人之乡、将军之乡、炙手可热的土地、革命的摇篮,在革命等各个历史时期形成了一大批重要遗址、旧址、纪念设施或场所。 、建设、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及重要的档案、文件、手稿、音像资料、实物等,共同构成了丰富而鲜明的红色资源。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制定和颁布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地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历史和现实意义。

对于红色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湖南以前没有地方性的专门规定,存在保护责任不明确、资金保障不足、传承利用不足等问题。

将红色资源的识别、保护、管理、继承和利用纳入法治轨道,做到有法可依,才能不断提高红色资源保护和利用的质量和水平。

《湖南省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条例》的主要亮点是:

一是明确红色资源的时间跨度和概念;

二是建立联保管理机制;

三是突出传承利用,延续红血;

四是完善责任制,划清法律红线和底线。

水利工程管理规定根本不是“水”。

湖南河流湖泊众多,水系发达,水资源丰富。

全省已建成水库、1万公里堤防、7.39万灌区、水闸、4万多个农村饮水工程和4431座水电站。

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湖南水利工程的管理、保护和利用面临新的挑战:

一是优化完善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明确管理职责;

二是需要进一步发挥水利工程综合效益;

三是要进一步加强水利工程的管理和保护,严厉打击管理保护范围内的违法违规行为。

为应对来自系统的新挑战,进一步发挥水利工程在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环境、保障防汛安全、拉动经济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制定《湖南省水利工程管理条例》,依法保护水利。该项目有实际需求。

《湖南省水利工程管理条例》有三大亮点和特点:

在水利工程管理制度中,明确了“政府领导、部门监督管理、水利工程业主主体责任”的水利工程管理制度。

一是明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职责;

二是规范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的职责;

三是明确业主主体责任。

在水利工程的管理和保护中,

一是制定水利工程功能调整程序;

二是明确水利工程管理保护范围划定标准和程序;

三是确立水利工程管护范围内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

关于水利工程综合利用,从充分利用社会、经济、社会资源的角度,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发展的角度,规定了综合利用的条件。水利工程的生态效益。

绿色建筑发展法规提升人们的住房获得感和幸福感

平均节能率为60%、节水15%、节材7%、节地10%以上……绿色建筑的这些优势将助力建筑行业实现碳达峰2030 年和 2060 年的碳。中和的目标很重要。

湖南在全国率先发布《湖南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2020年,湖南被住建部确定为全国唯一绿色建筑试点省份。今年上半年,全省城镇绿色建筑新竣工面积2725.71万平方米,占民用建筑新竣工面积的67.91%。装配式建筑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

湖南虽然在建筑领域的绿色发展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也存在管理体制不健全、建设不规范、运行体系不健全、激励机制薄弱等问题,造成资源消耗高、碳排放高、质量效率。低矮粗放的建设模式没有根本改变。

为推动湖南建筑业质量优化、效率提升、动态变化,实现湖南建筑节能减排,助力碳达峰、碳中和,持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制定出台《湖南省绿色建筑发展条例》是十分必要的。

《湖南省绿色建筑发展条例》实施后,人民群众的住房获得感和幸福感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提升。

文章来源:《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网址: http://www.zgzyzhly.cn/zonghexinwen/2021/0820/1087.html

上一篇:融合治理资源!威海文登打造基层社会治理“同
下一篇:上虞新闻网丨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资源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投稿 |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编辑部|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版面费 |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论文发表 |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